一、指導思想
2021年是“十四五”事業發展的開局之年,學院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學校黨政工作要點和學院發展目标,科學謀劃學院工作,加強學科建設,凸顯學院特色,切實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 周年。
二、重點工作
(一)黨建工作
1、圍繞凝心聚力抓思想,增強黨員幹部内生動力。一是大力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态化,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高标準高質量完成學習教育各項任務,引導廣大黨員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确保學出堅定信念,學出使命擔當,築牢黨員幹部高舉旗幟、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以昂揚姿态奮力開啟學院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二是強化典型引領,大力推樹身邊黨員幹部典型,堅持用身邊人感染帶動身邊的事兒,激發工作熱情,凝聚工作力量。
2、堅持固本培元強組織,推進支部高質量建設。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标對表《中國共産黨支部工作條例》《黨員教育管理條例》等條例法規,健全完善的基層支部黨建工作規範,深化“ 樣闆支部”創建工作,實施支部建設“三有”工程,即有活力、有特色、有作為。
3、探索黨政工作雙融合,促進黨建工作創新發展。要圍繞業務提升抓黨建,發揮黨建對業務的促進作用,要将聯建共建作為樹形象、促和諧、助發展的重要平台,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不斷探索加強和創新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加強“紅色種子行動計劃”和“青年黨員先鋒隊”品牌建設。
4、強化紀律規矩嚴作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紮實開展以“服務發展、提升效能”為主題的作風建設“服務年”活動。以責任制為抓手,進一步壓緊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嚴格落實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建立起知責明責履責的工作格局,層層傳導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堅持抓早抓小、防患未然,突出抓好警示教育,運用好監督執紀四中形态,确保學院始終正氣充盈。
(二)人才培養工作
5、提高立德樹人成效。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五育并舉”,鞏固深化“協同育人 337 工程”成效, 進一步推動學科體系、 教學體系、 管理體系融合貫通的一體化思政模式。持續深入推進學院“紅+綠”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人才培養新内涵。加強學科競賽組織工作,确保在各重點競賽中參與率、獲獎數量高于上一年度。申報獲批大創項目6項,指導學生發表學術論文15篇以上,其中核心以上2-3篇。積極應對“新高考改革”帶來新的挑戰,确保專業報到率超過97%,學生就業率達90%以上(其中, 協議就業率達65%以上,創業率達3.8%以上),力争學生考研錄取率達到12%。
6、推動專業建設和專業認證工作。深入開展地理科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完成地理教育師範專業認證工作。申報校級及以上“金課”建設項目6項,立項教研項目5項,出版特色教材2本,發表教研論文15篇,獲得各級教學獎勵5項。學院自主立項建設課程教學改革項目2-3項,邀請1-2名校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開展教學大講堂活動。
7、推進“四嚴”教育,規範教學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持續開展常規教學檢查和全方位教學督導,強化“四嚴”推進實效。學院教學督導小組每周抽檢課堂教學情況,積極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定期形成教學簡報并報教務處等職能部門。
(三)學科與研究生工作
8、加強學科内涵建設。積極準備校級重點學科遴選;協調推進地理學一級學科、旅遊管理二級學科建設;推進地理學、旅遊管理深度融合發展;對标地理學一級學科學碩點建設指标,分解任務,按時完成;對标交通特色,挖掘潛力,發展優勢,為學校發展定位提供支撐;對标旅遊管理專碩點建設要求,積極謀劃,為合格驗收奠定基礎。
9、籌備碩士點建設工作。加強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點和學科教學(地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建設,編制碩士學位點三年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謀劃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申報工作。完成MTA,教育專碩新增碩士生導師遴選工作,籌建MTA研究生工作站、MTA教育中心、做好2022年研招宣傳工作。
(四)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
10、推進科研水平新提升。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面向襄陽經濟發展和“一極兩中心”建設需要,選好題,做好研究,在高水平論文、高質量應用成果等方面加強團隊内涵建設。2021年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取得明顯進步,力争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3項以上,縱向到賬經費60萬元,橫向到賬經費150萬元,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達到20篇以上。
11、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圍繞遺産保護、環境治理和鄉村旅遊組織教師實地走訪考察,撰寫智庫要報,确保1-2篇簽批或被相關職能部份采納。圍繞A級景區創建、鄉村振興規劃、研學實踐咨詢等積極謀劃橫向課題,力争在項目數和到賬經費上實現新突破。主動跟進已簽訂産教融合發展協議的企業,做好服務,從中遴選2-3家,創建校級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遴選1-2家創建本科層次的産學研基地,拓展實習實踐渠道。積極謀劃社會捐贈,力争達到80萬元。
(五)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12、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加強博士教授引進工作,推進青年教師博士化率進程。對标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合格評估要求,多措并舉優化旅遊管理專業師質隊伍。根據學院發展方向引進博士、教授4人;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各類培訓、學術交流20人次以上;晉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專業教師職稱、學曆等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六)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紮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深入實施“隆中山下黨旗飄”工程,紮實推進“紅色種子行動計劃”品牌建設,切實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弘揚校訓和“隆中精神”。
14、全面加強學風建設工作。開展“學風建設年”活動,以學風建設為統領,以專業能力提升為目标,以“隆中諸葛讀書工程”、“優良學風班”評選為抓手, 推進學院“七率”提升(讀書率、運動率、考研率、學科競賽率、優質生源率、就業率、創業率)和“五個校園”建設。
15、持續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抓好學院、班級、寝室三級建設,培養好黨支部、學生會、班級三支學生幹部隊伍,做好 “四困”(心理困難、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就業困難)學生群體幫扶等重點工作。完善班主任管理與考核機制,落實好“學生談心談話”制度、“師生交流平台”和學生工作量制度。
(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16、按照學校疫情防控和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兩不誤”“雙勝利”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緊抓“常”“防”“控”三大關鍵,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和學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态,持續鞏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